6月19日,大熊貓國家公園珍稀動物保護生物學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重點實驗室掛牌儀式在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舉行。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李春良,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會長陳鳳學出席儀式并為重點實驗室揭牌。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保護司副司長、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黨委書記張志忠主持儀式。
在掛牌儀式上,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與蘭州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四川農業大學3所院校代表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重點實驗室將聯合依托單位的技術優勢和合作伙伴,在生殖生物學、遺傳學、種群生態學和疾病防控等多個方向對大熊貓國家公園區域珍稀野生動物的致瀕機理和解瀕機制進行研究,并為大熊貓國家公園、全國的自然保護區、動物園、高校、部分國家的動物園和合作單位提供實驗平臺和教學研究基地,培養自然保護、飼養管理及科學研究等方面的專業人才。新建立的合作豐富了大熊貓保護研究內容,提升了大熊貓科研水平,為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作出新的貢獻。
據悉,大熊貓國家公園珍稀動物保護生物學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公園管理局)重點實驗室(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正式掛牌成立是我國大熊貓保護領域的一件大喜事,也是我國大熊貓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的一個重要舉措,標志著以大熊貓為代表的珍稀野生動植物保護研究工作邁入新的階段。
據介紹,重點實驗室的建成不僅能夠加強對大熊貓的保護,也能促進該區域珍稀和特有野生動物的保護。重點實驗室要加強科研隊伍建設,組建強有力的科研攻關團隊,培養戰略型、領軍型、創新型科研人才隊伍。要搭建科研合作平臺,與國內外相關機構、大專院校建立科研合作和學術交流,打造一流科研平臺、高端科研平臺、應用技術研究平臺。要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圍繞珍稀動物保護生物學重大科技問題,力爭實現引領性原始創新和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突破。要做強大熊貓國家公園科技支撐,通過5-10年的努力,為大熊貓國家公園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技術支持。
重點實驗室將在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科學研究與動物管理處、繁殖生理研究室、細胞與遺傳研究室、野外生態研究室等處室的基礎上建設。建成的大熊貓國家公園珍稀動物保護生物學重點實驗室將成立共享實驗室平臺,分別從珍稀野生動物保育,珍稀野生動物種群保護遺傳學研究,包括珍稀野生動物致瀕機理及解瀕機制、人工復壯珍稀野生種群在內的珍稀野生動物種群生態學、珍稀野生動物疾病防控4個方向開展研究工作。
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始終把大熊貓科研保護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堅持“重保護、強科研、促發展、創一流”的工作方針,解放思想,創新機制,積極探索保護與發展的統籌兼顧之路,不斷完善和提高管理與科研水平,切實有效地保護了大熊貓等珍稀野生動植物和高山森林生態系統,攻克了大熊貓繁育領域“發情難、配種受孕難和育幼成活難”的三大難關。截至2017年,遷地保護大熊貓約270只個體(占世界人工種群數量的近60%),建立了世界上人工種群個體數量最多、遺傳結構最合理、最具活力的圈養大熊貓種群,開啟大熊貓從圈養向野化放歸的新階段,形成人與自然共存、可持續發展的模式,開創大熊貓保護事業新局面,成為我國野生動植物保護領域的一面旗幟。同時,中心與眾多的國內外合作單位建立聯系,與國內35家動物園和30個保護區開展合作,與13個國家的15個動物園和10所大學密切交流。
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主體為都江堰基地、雅安碧峰峽基地、神樹坪基地和核桃坪基地4個基地,各基地均建有獨立的實驗室和獸醫院,總占地面積達到5100平方公里。
來源: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
https://mp.weixin.qq.com/s/VjYIfHHLMbt1FDg6b-rP7w